盘点:2021年专利领域界大事件(一)

  2021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改革开放新起点,也是知识产权机构改革之后的开局之年。在过去一年中,我国专利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专利保护不断加强,专利综合运用继续优化,知识产权对内激励创新、对外促进开放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岁末年初,让我们一起盘点2021年专利领域热点事件,重温专利事业发展中令人难忘的时刻。

  行业整治:撑起一片“蓝天”

  2021年上半年,新修订的《专利代理条例》《专利代理管理办法》相继实施,为期两年的专利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正式启动,为专利代理行业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连连助攻,取得明显成效。

  《专利代理条例》此次修订适应“放管服”改革要求和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需要,根据专利代理行业实际情况变化,完善专利代理制度,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审批程序,一系列修改举措得到了专利代理行业以及知识产权从业者的积极响应。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1月期间,我国新设立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公司制专利代理机构376家,同比增长16.77%,新设立机构从事专利代理业务的实际平均审批时间进一步缩短至不到两天半。

  新修订的《专利代理条例》明确专利代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为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将此前“有限责任公司制的专利代理机构全体股东必须具有资格证书和专利代理从业经验”的要求,改为“五分之四以上股东以及公司法定代表人具备相应条件”即可,将合伙制专利代理机构的合伙人数量要求由3名降低为2名,并取消了“申请设立专利代理机构时的年龄不超过65周岁”这一年龄限制。

  除了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审批程序也是此次改革的亮点之一。新修订的《专利代理条例》改革了专利代理机构的设立审批制度。将此前设立专利代理机构审批改为从事专利代理业务审批,放在工商登记之后,实行“先照后证”;取消了原来申请设立专利代理机构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专利管理机关审查同意的内容,实行从事专利代理业务直接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来审批。同时,取消了实践中专利代理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审批。

  作为加强和完善专利代理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专利代理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工作部署之一,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启动为期两年的专利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黑代理”、“挂证”、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4种突出的违法违规行为。此次整治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国家知识产权局做好统筹督导,建立快速反应的举报投诉网络,组织开展全面自查整改,集中排查转办4种突出违法违规行为线索,集中治理传播“挂证”信息网站,积极推进加强行业自律,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底,各地共约谈代理机构820家,责令整改406家,立案查处108起,促进专利质量进一步提升,行业守法规范经营意识明显增强。

  2021年以来专利代理行业的种种举措,体现了主管部门简政放权、提高服务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等思路,有助于推动我国专利代理行业规模稳步扩大以及专利代理人才素质和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将对整个专利代理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刘仁)

  5G商用:布局专利促提速

  2021年是5G商用元年,全球已经有超过30家运营商宣布5G商用,华为、三星、中兴通讯、OPPO等手机厂商纷纷推出了支持5G的终端产品,掀起了一股5G风潮。我国企业在5G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5G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力量。从专利布局上看,我国也已经位列全球5G专利第一梯队。

  2021年4月,由TD产业联盟发布的《5G标准必要专利披露数据分析报告(一)》显示,截止到2021年3月,共有25家企业共披露了1.3万多族5G标准必要专利。其中华为披露的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最多(2563族),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诺基亚(1517族)和爱立信(1500族)。此外,LG、三星、中兴、高通均披露了1000多族,分列第四位至第七位。5G空口技术与移动终端密切相关,报告显示,5G空口技术相关专利占94%,5G核心网相关专利占6%,华为在这两类专利中都排名第一。

  作为5G商用化进程的重要部分,5G手机的技术发展和应用直接决定了5G技术的普及。业内人士分析,早在十几年前,各终端厂商就已经开始了5G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华为和三星作为5G终端的头部厂商,他们的专利布局较早,前期发展缓慢,2010年之后,他们的相关专利申请开始呈现大幅度提升趋势,并且两者都很重视海外专利布局。作为国内较大的终端厂商,中兴通讯和OPPO均在2015年左右开始相关专利布局,后者特别关注欧洲和韩国市场,而中兴通讯在海外的专利布局相对较弱。

  5G商用加速及其跨行业应用将深刻改变诸多行业的运营模式,也将给专利的保护与运用带来挑战。比如5G涉及的行业广泛,参与和使用5G标准的企业也大幅增加。虽然5G技术的研发和商用一直在稳步推进,但关于5G的专利规则仍待展开深入讨论,在5G相关的垂直行业(比如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该如何进行5G专利许可,能否延用3G和4G时代在智能终端领域的专利许可模式,各方已呈现明显分歧。

  在一代移动通信标准商用的初期阶段,是行业确定专利规则的黄金时期,有利于形成行业普遍接受的规则。为此,目前业界亟待积极推动移动通信产业内部以及不同行业间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专利规则,共建有利于5G持续发展的专利生态环境。(刘仁)

  知识产权证券化:破解融资大难题

  2021年9月11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兴业圆融——广州开发区专利许可资产支持计划”发行,这是我国首个完全以民营中小科技企业专利权许可费作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意味着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获得新突破。近年来,为盘活知识产权资产,化解企业融资难题,我国多地都在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在基础资产、交易模式、担保方式和增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不少创新。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以知识产权的未来预期收益为支撑,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发行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的证券进行融资。与传统的资产证券化相比,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最大区别在于基础资产不是实物资产,而是无形的知识产权。

  上述广州市黄浦区、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是11家企业拥有的103件发明专利和37件实用新型专利通过专利权许可方式形成的预期收益现金流。广州开发区金控集团子公司广州凯得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担任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原始权益人角色。凯德租赁通过专利许可交易构建底层资产,再以专利客户企业在未来5年内的专利许可费为基础资产,将对应的许可费现金流打包进行资产证券化操作,发售给投资人。

  在此之前,奇艺世纪知识产权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已于2021年12月发行,发行规模4.7亿元,发行人为天津聚量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聚量保理(AAA)增信担保,基础资产为上游内容合作方与奇艺世纪之间知识产权交易形成的应收账款。“第一创业-文科租赁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于2021年3月发行,发行规模7.33亿元,发行人为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AAA)作为差额支付承诺人,基础资产是以专利权、著作权的“知识产权融资租赁”应收债权,涉及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这三个较为典型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案例被业内人士分别归为专利许可模式、供应链模式和融资租赁模式。业内人士介绍,供应链模式和专利许可模式,都是以权利人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提供知识产权产品销售、知识产权许可、授权经营等,对交易方所享有的应收账款债权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奇艺世纪的供应链模式适合有真实版权交易或版权使用收益的企业采用,而广州创新的专利二次许可模式,更适合大量专利资产处于自持状态的企业进行证券化融资。“第一创业-文科租赁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是以知识产权资产作为售后回租或融资租赁标的证券化形式,基础资产是被租赁的知识产权,租金是未来现金流。

  除了已经发行的证券化案例,深圳、上海、南京等地证券化试点业务都在有序推进中。知识产权证券化将知识产权与金融相结合,通过独特的运作模式和结构化设计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打开了另一扇门。这些知识产权证券化案例在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中具有不断进阶的典范意义,均可以作为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范本。(刘仁)

  科创板“开闸”:莫因专利折戟

  2021年3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发布《上交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6项配套业务规则。此后不久,上交所科创板审核系统开始受理股票发行上市申请,并收到了保荐机构通过这一系统递交的相关文件。这标志着科创板终于“开闸”运行。

  作为独立于现有主板市场的新设板块,科创板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然而,自开板以来,已有多家拟上市企业因专利争议折戟。

  2021年5月,在科创板拟上市的安翰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翰科技)被重庆金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及重庆金山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重庆金山)诉至法庭。重庆金山起诉称,其拥有的8件专利遭到安翰科技侵权,并向后者索赔5000万元。该案被媒体称为“科创板第一侵权案”,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安翰科技是全球首家获得CFDA核发的“磁控胶囊胃镜系统”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公司,其研发的“不插管、做胃镜”的磁控胶囊胃镜提供胃部舒适化检查及胃病胃癌早筛,产品在全国31个省市的数百家医疗机构使用。受到相关专利诉讼影响,安翰科技不得不主动撤回科创板IPO申请。

  另一家企业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晶丰明源)原定于2021年7月23日接受科创板上市委IPO审核,不过却因同行发起专利诉讼被迫取消上市审议。当天,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发布公告称,因晶丰明源在上市委审议会议公告发布后出现涉诉事项,根据相关规则规定,取消审议晶丰明源发行上市申请。据悉,针对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起诉晶丰明源发明专利侵权的诉讼,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1年7月19日立案受理。

  对于拟上市的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应当做到未雨绸缪,知己知彼。首先,作为一家以创新驱动的企业,必须要拥有真正管用的专利,有价值的知识产权。企业正在使用和准备使用的商标,权属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正在使用的软件和其他版权产品应当是正版授权获得,及时梳理和披露自有的知识产权,这既是IPO的要求,也是对公司无形资产的一次重要排查;其次,企业应当对自身主要产品进行必要的FTO分析,充分了解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拥有情况,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做适当披露和制定应对策略;第三,企业还应当确立自身的知识产权方针和策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同时配备适当的管理人员,有效开展知识产权各项工作。(陈景秋)

  汽车跨界:迈过专利这道槛

  “在通信领域常见的标准必要专利诉讼战,如今战火已经蔓延到了汽车产业。”“丰田向全球公开宣布将无偿提供超过2万件核心电动化技术的专利使用权。”2021年,汽车领域最多关注的专利事件莫过于这两件事情。一个是通信厂商把手伸入汽车领域准备收取专利费引起汽车厂商的“恐慌”,一个是电动车技术巨头免费开放专利背后的“阳谋”。

  2021年3月,戴姆勒向欧盟反垄断机构投诉了诺基亚,并在声明中指出:“我们想要弄清楚的是,有关通信标准必要专利权应该如何获得授权以在汽车行业中使用。”此后不久,2021年5月10日,媒体再次曝出,大陆汽车系统公司在美国加州北部地区法院起诉专利许可平台Avanci及其联盟成员诺基亚、Conversant SARL、PanOptis等公司,要求法院判决这些公司违反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公平、合理和无歧视原则,以及垄断与不正当竞争。汽车领域接连发生标准必要专利纠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知识产权分会副秘书长王军雷认为,目前国内部分汽车企业对标准必要专利的认识还不足,公司高层可能更不了解。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若把通信标准纳入到传统汽车行业,这种传统通信领域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模式会给汽车行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王军雷建议,首先应该通过行业发声,让企业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其次,车企应该加强在标准必要专利领域的研究,熟悉其许可模式和游戏规则,避免因为不了解而处于被动局面,可以通过联合应对等方式与通信企业进行接洽和沟通;最后,利用行业协会不断提升行业认知、凝聚行业共识,更好地推动国内汽车行业作为整体来共同应对该跨行业的专利许可问题,保证汽车行业发展利益。

  2021年的汽车领域,除了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问题外,丰田向全球公开宣布将无偿提供混合动力技术研发中积累的核心电动化技术的专利使用权的事件也引起人们的关注。据报道,此次开放的2万余件专利涉及到油电混合动力(HEV)、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PHEV)、纯电动(EV)、燃料电池(FCEV)及电机、电控(PCU)、系统控制(ECU)。此举在中国汽车行业引起轰动。

  业内人士表示,和2015年丰田开放燃料电池相关专利、2021年底特斯拉开放所有电动汽车专利、2021年3月大众宣布开放MEB平台一样,此次丰田开放专利也是在为被自己把持多年的混合动力技术抢占更多的技术市场份额,以期能够在未来汽车技术路线变革中继续保持领导地位。近年来,企业针对未来汽车产业的技术趋势之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多技术路线并行成为竞争常态,而市场对技术路线的选择更多考虑市场和供应链的成熟度。

  随着特斯拉的高速成长,传统汽车产业开始面临互联网跨界造车的直接竞争,并且随着汽车制造业与互联网行业的融合加剧,汽车制造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将越来越低。在此背景下,汽车整车集团适度的技术开放可以为新进入者扫除技术障碍,从而在新兴企业技术路线选择中占据主导。(陈景秋)

中国知识产权报

以上就是如一转让网关于 [盘点:2021年专利领域界大事件(一)] 的介绍。
想要获得更多需求和帮助请直接 【在线咨询】或是添加微信号【19008205409】 我们客服顾问免费为你解决各种公司及财税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复制

服务监督

全程监督有保障

安全保障

SSL/TDE数据加密

售后无忧

不满意随时退款

专家解答

平均4年行业经验

百科资讯

财税知识

企业百科

友情链接

微信客服

服务热线:(9:00-18:00)

19008205409

在线客服